成语“沐猴而冠”出自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,原文是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。
成语“沐猴而冠”的意思是指 猕猴戴帽子,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,但本质却掩盖不了。这个成语用来讽刺那些徒有外表或地位而无真才实学的人。
在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中,这个成语的具体典故是:楚汉相争期间,西楚霸王项羽率兵进入秦国首都咸阳后,屠杀城里的百姓,杀害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,并且放火烧掉宫殿,然后带着到处搜括而来的珠宝和妇女要回故乡去。有人劝说项羽留在咸阳建都,以奠定霸业,但项羽因思念故乡而拒绝,并烹杀了那位劝说者。在劝说项羽的过程中,那人曾私下对别人说:“人皆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。
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来形容那些虚伪做作、不务正业的人,特别用来比喻人的急躁和缺乏远见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