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
“一年三百六十日,时光不舍昼夜长。夏至阳生万物旺,炎炎烈日照人忙。”
端午节
“五月五日天气晴,蒸蒸炊火遍乡井。人人插艾饰端午,欢欢喜喜庆佳节。”
“端午佳节汨罗川,蒲艾齐飞七夕天。”(宋代 岳飞《满江红·临江仙·满江红》)
“端阳未至清江曲,杜鹃声咽塞花深。”(唐代 刘禹锡《陪侍御史东郭公园林亭即事》)
“池上碧苔三四点,柳边黄酒一杯香。临岐笑别端阳节,关塞千重送客郎。”(唐代 李白《夏夜友人戏为诗》)
“端阳未至清溪路,莺啼燕语已知秋。”(唐代 佚名)
“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盐梅已佐鼎,曲糵且传觞。事古人留迹,年深缕积长。当轩知槿茂,向水觉芦香。亿兆同归寿,群公共保昌。忠贞如不替,贻厥后昆芳。”(唐·李隆基《浣溪沙·端午》)
“轻汗微微透碧纨,明朝端午浴芳兰。流香涨腻满晴川。彩线轻缠红玉臂,小符斜挂绿云鬟。佳人相见一千年。”(宋·苏轼《乙卯重五诗》)
“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。旧俗方储药,羸躯亦点丹。日斜吾事毕,一笑向杯盘。”(宋·陆游《乙卯重五诗》)
“端午偏逢风雨狂,村童仍着旧衣裳;相邀情重携蓑笠,敢为泥深恋草堂;有客同心当骨肉,无钱买酒卖文章;当年此会鱼三尺,不似今朝豆味香。”(宋·老舍《端午》)
“竞渡深悲千载冤,忠魂一去讵能还。国亡身殒今何有,只留离骚在世间。”(宋·张耒《和端午》)
“屈子冤魂终古在,楚乡遗俗至今留。江亭暇日堪高会,醉讽离骚不解愁。”
“独写菖蒲竹叶杯,蓬城芳草踏初回。”
“彩缕碧筠粽,香粳白玉团。”(唐·元稹《表夏十首》)
“虎符缠臂,佳节又端午。门前艾蒲青翠,天淡纸鸢舞。粽叶香飘十里,对酒携樽俎。龙舟争渡,助威呐喊,凭吊祭江诵君赋。”(宋·陈与义)
“五月榴花妖艳烘。绿杨带雨垂垂重。五色新丝缠角粽。金盘送。生绡画扇盘双凤。正是浴兰时节动。菖蒲酒美清尊共。叶里黄骊时一弄。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。”(宋·欧阳修)
“千载悠悠,成习俗,天中端午。逢佳节,粼粼波上,百舟争渡。万户家中缠米粽,三闾庙外吟君赋。祭圣贤,忠义荡乾坤,伤君去。”(宋·张耒)
“端午临中夏,时清日复长。盐梅已佐鼎,曲糵且传觞。事古人留迹,年深缕积长。当轩知槿茂,向水觉芦香。亿兆同归寿,群公共保昌。忠贞如不替,贻厥后昆芳。”(唐·李隆基)
这些诗句描绘了夏至和端午节的景象和氛围,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庆祝和对历史人物的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