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充的代表作是 《论衡》。这是一部集哲学、科学与伦理于一体的著作,内容涉及自然、社会和人生的多个层面。在《论衡》中,王充提出了“天人感应”的观点,认为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的行为息息相关。他强调理性思考的重要性,认为人应以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理解世界。王充在书中提到:“人之所欲,天必从之”,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他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。
《论衡》细说微论,解释世俗之疑,辨照是非之理,即以“实”为根据,疾虚妄之言。王充认为,只有实际存在的事物才能被证实,理论只有通过证据才能被接受。他在书中对当时的迷信和虚妄之言进行了尖锐的批判,提倡以实证为基础的科学态度。
《论衡》一书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(86年),现存文章有85篇。王充在书中不仅对汉儒思想进行了尖锐而猛烈的抨击,还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来各家各派的思想,特别是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,对先秦诸子百家的“天道”、“礼和法”、“鬼神与薄葬”、“命”、“性善和性恶”等等,都进行了系统的评述。
尽管《论衡》一书不可能摆脱当时时代的局限,用自然主义和直观的观察来描述世界,特别是在社会历史观上基本是唯心论的,但它产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,即封建国家处于统一和强大、儒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,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的时期。它敢于宣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,敢于不承认鬼神的存在,敢于向孔孟的权威挑战,并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,这在历史上是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的。
因此,《论衡》不仅是王充的代表作,也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,对后世的唯物主义者、无神论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