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前,有四个秀才结伴而行,进京赶考。中午,他们路过一个小酒店,进店就餐。四位秀才非常傲慢,自认为才华出众,目空一切。四位秀才刚刚落座,老板娘就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:“四位公子贵姓?”四位秀才头也没抬,甲说:“弓长”;乙说:“走小月”;丙说:“文武”;丁说:“十八子”。老板娘说:“噢,张公子,赵公子,刘公子,李公子。”老板娘没加思索,脱口而出,四位秀才非常惊讶,问老板娘:“大嫂贵姓?”老板娘说:“扁曰挂金钩。”四位秀才面面相觑,无言以对。老板娘接着问:“请点膳。”四位秀才没猜出老板娘姓什么,觉得没面子,所以想难为老板娘。张秀才说:“人持匕首草下藏,大王出头撇上方。”赵秀才说:“干不象干倒头看,一口咬掉半只羊。”刘秀才说:“秋天无火日落下,古代美女立身旁。”李秀才说:“莫到日落再除草,忽忙长草菜快上。”老板娘说:“四位公子別着忙,一块大洋先结帐。”秀才们不信老板娘猜得这么快,心想,我们先把钱付了,你如果上错了菜,我们有理由一分钱也不给,白吃一顿饭。不大一会儿,四个菜就端上来了,一个也没错。四个秀才心服口不服,问老板娘:“此地谁最有学问?”老板娘说:“有口无言谁在旁,找到一撇左上方,狗虎相对为一体,一寸鸡角在头上。”四位秀才哑口无言,饭也没吃,拔腿就跑。
故事二
从前有这么四个赶考的秀才,走进一家乡村小店。刚刚坐下,店小二就忙三迭四地跑过来,满面堆笑:“四位相公,吃点儿什么菜?”“都有什么菜?”一个秀才绷着脸问。店小二不住地点头哈腰说:“山村小店,谈不上美味佳肴,粗拉菜还有几样。”四个秀才一嘀咕,要了四个菜:皮打皮、皮里皮、皮外皮、皮拱泥。这四个菜,可把大师傅难坏了。他一寻思,一定是秀才们卖弄才学,故意编了个稀奇古怪的名儿来难为人,让小二快去问问巧巧嫂。巧巧嫂是木匠的老婆,她心灵嘴巧,村里谁家有疑难事儿都去问她,天长日久,大伙儿就叫她“巧巧嫂”。巧巧嫂听店小二把经过讲了一遍,“咯咯”地笑了,说:“那皮打皮是猪尾巴,皮里皮是猪肚子,皮外皮是猪耳朵,皮拱泥是猪嘴巴。” 不一会儿店小二把四个菜端上来了,这四个秀才一瞅傻了眼,原来全对上谱儿了。他们一嘀咕,以为这儿一定有能人,就喊来了店小二,问他:“是哪位老先生给出的高招儿?”店小二“嘿嘿”地笑了:“哪里有什么老先生,是巧巧嫂跟俺们说的。”四个秀才一听鼻子都气到耳朵后去了。他们问明巧巧嫂住在哪里,饭也没吃,就去找巧巧嫂。巧巧嫂正在炕上做针线活儿呢,隔窗瞅着来了四位读书人,她估摸着准是那四个秀才,就不慌不忙下地开门。其中一个问道:“请问,这是巧巧嫂家吗?”“是呀。”其中一个又问;“大哥呢?”一个秀才把他们路上合计好的话儿背了出来:“想借本儿书看。”“借书?”“有《秋胡戏妻》吗?”。
故事三
字谜从前有四个秀才,进京赶考。石头后面露出头,即是“右”字,当然往向右侧的路上走了。进京赶考的举人是很费体力的,最大的担心和麻烦就是在路上生病。京城赶考,路途十分遥远,沿途充满各种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险阻。举人们一般四五人结伴而行,途中既可以互相照顾,又可以切磋学问和消除寂寞。朝廷和地方官员对赶考的举子也很爱护,要么安排公车接送,要么给予路费补助。
故事四
从前有这么四个赶考的秀才,走进了一家乡村小店,刚刚坐下,店小二就忙三迭四地跑过来,满面堆笑:“四位相公,吃点儿什么菜?”。